English

“扩招”“减负”为素质教育开辟通途

——访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晋堂
2000-04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

2000年可称是素质教育年。在春季开学前夕,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晋堂高兴地对记者说,“扩招”和“减负”,为素质教育开辟了通途。

王晋堂说,过重的学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灾难,尽人皆知。从五十年代开始,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指出了现代教育制度存在的这一弊端。改革开放20多年来,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就“减负”一事发的文件多达20几件。但学生的负担始终未减下来。原因是受高考“瓶颈”制约。实践证明,高校不扩招,“减负”就是一句空话。1999年,全国高校实际招生280万人,比上年增加51万人,今年计划招生300万人,比上年增加20万人,使得进入高校的竞争趋缓,入学变得相对容易,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。如同乘车,当座位可以满足需要时,就没有必要去挤车了;当然,要抢个好“座位”,进入名牌大学,还是有竞争的,但它给学生精神上的压力,同过去那种精神负担是完全不同的。“扩招”增加学生上大学的机会,拓宽学生成材的空间,直接导致学生放松用于学业的时间。而学生的解放,归根到底,是时间的解放。“扩招”为“减负”打开“瓶颈”,使“减负”有了现实的可能性。有人担心,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滑坡,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。其实不然,因为整个社会的竞争带给学生的,是对其全面素质的更高要求的竞争,而不再是仅以“高分”为评价尺度。

王晋堂说,“减负”一旦成为现实,将为创造力提供生长的环境。马克思说:“自由是创造的前提”。要使学生获得自由,就要把他们从过重的课程负担中解放出来。“减员”就是还学生以自由。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他们的时间还给他们,把无休止的考试复习剥夺他们的空间还给他们。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,他们才可能去创造,而不必跟着课本亦步亦趋,跟着老师学舌。他们才有可能有自己的见解,有自己的创意,才可能才思驰骋,无羁翱翔。过去,高考对中小学教育曾经有过负面影响;在“扩招”形势下,高考的命题仍将起导向作用。关键是怎么导,如果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及学科间的横向联系,中小学的教材就会改变偏科现象。如果把评分标准变成,全对但无创见的只给60分,中小学教育就会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。如果死背什么偏不考什么,就会遏制死读书读死书现象。如果对教师专门重视的复习要点偏要躲开,就会杜绝猜题压宝。1999年,高考考了艾青的《我热爱这土地》,中学语文教师就开始忙于找闻一多的《红烛颂》;高考作文题出了《假如记忆能够移植》,语文教师就开始转向科普读物找思路。四两拨千斤,高考的导向作用完全可以为鼓励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起作用。

王晋堂展望素质教育的未来,十分激动地说,随着“扩招”、“减负”、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、高考从命题到评分标准的改革、传统教育观念的变化,被扭曲了的教育模式将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,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现实,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将会有广阔的天地。他们勤奋学习将不必再以身体健康为代价。收费不菲赢利很高的补习学校将逐日减少,家教将不再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偿。师生之间的有偿关系、雇佣关系将恢复为令人难忘的深情厚谊。学生的脸色恢复了红润,身高不再落后于日本学生,上课不再是令人厌腻的例行公事。充满创造的学习过程促使学校健康向上向前发展,中国的学校将出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描绘的美妙图景:“处处是创造之地,时时是创造之时,人人是创造之人”。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民族素质,将在这种氛围中生长壮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